德國港媽眼中的德式幼兒教育 德國只有繁忙玩的幼稚園孩子

親子

發布時間: 2018/04/06 15:45
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2:45

分享:

分享:

德國幼稚園重視幼兒自理能力,主張自主玩樂。

德國教育一向備受推崇,特別是其以兒童為本、主張快樂及自主學習的幼兒教育深受家長歡迎,與香港幼稚園的教育模式有很大不同,9年前遠嫁德國定居、育有一名3歲的中德混血女兒娜寶的Cherie認為,德國的幼兒教育重視孩子的情商及心理健康和自理及處事能力發展,從生活細節培育小朋友的自信,並通過戶外玩樂鼓勵他們探索世界。

孩子每天都有園內的遊樂場跑跑跳跳。(受訪者提供)

香港的教育重視發展讀寫、知識等智能範疇,小朋友從小忙著應付興趣班、學習班,繁忙得過分。Cherie亦認識不少不斷鞭策孩子的港爸港媽,曾在facebook看到朋友帖文,其就讀幼稚園的孩子竟開始背誦唐詩。

我明白香港競爭大,你不學,別人學了,就怕小孩落後,如果我在香港,可能我也是這樣。

德國幼稚園採用混齡教學

德國的孩子亦是「繁忙兒童」,不過是忙著玩。Cherie表示,德國政府禁止幼兒6歲前學字,玩樂就是他們的正經事,孩子在園內可自主決定玩甚麼,老師則會觀察小朋友的取向和發展情況,適當地作出引導。

德國的幼稚園採用混齡教學,無明確分班及級別,以娜寶就讀的幼稚園為例,全園只有50名孩子,按其發展情況分為3個組別,留組或升組是取決於孩子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習慣,包括能否自行進食、換衣服,懂得舉手通知老師須大小便等。

一般所有學生都會一起活動,如聽故事、唱遊和玩遊戲等,年幼的孩子可與哥哥姐姐互動學習,年紀較大的亦可學習照顧小弟妹,娜寶在上幼稚園兩個月後,已懂得自行用匙羹進食,現亦能自行如廁、洗手等,自理能力突飛猛進。

老師會跟孩子一起玩遊戲。(受訪者提供)

6個月已可上幼稚園

Cherie表示,德國沒有所謂名校或私立貴族學校等,父母選擇幼稚園只有一個標準,就是近家,學校收生亦沒有面試,只要有空缺而距家不遠,都有機會被取錄。

德國的幼兒由6個月起已可上幼稚園或托嬰中心,以娜寶為例,她在11個月大開始上在家附近的雙語幼稚園,學校為全日制,早上7時半開門,9時半前要到校,放學時間不定,最遲下午5時前要接走,靈活地配合父母上下班時間。

家長可以隨時入幼稚園陪伴孩子,有時我工作不忙,下午3、4時會到園內與小朋友一起玩和畫畫。

Cherie發現,娜寶在校和在家是「雙面人」,在校時很乖巧醒目,不會胡亂搶別人的玩具,但亦不會輕易被人欺負,自理能力強,深受老師和同學歡迎。不過,當她回家後,就露出「真面目」,經常吵鬧大叫,吃飯時又把麵條拋來拋去等,相當百厭。

【延伸閱讀】德國港媽妊娠反應嚴重 請假8個月僱主給全薪

復活節時,幼稚園有尋找復活蛋的特別活動。(受訪者提供)

重視語言發展 冀望女兒掌握四語

在德國住了近十年,Cherie受德式育兒法影響,重視與女兒的玩樂時間,認為童年對心智發展非常重要,周末會跟女兒到公園遊玩、看卡通片,每逢長假期亦會出外旅遊。

不過,Cherie認為兒童的語言能力發展迅速,希望善用家中的語境,並把握女兒的語言學習黃金期,讓她掌握德、英、粵、普四語。今年初,她更聘請一名從中國山東到德國攻讀碩士學位的女生,每天跟娜寶玩遊戲、讀漢字字卡,讓娜寶在互動中學習純正的普通話。

她發現,娜寶雖然在讀字卡時經常不合作,不願意讀,但到公園遊玩時,卻能以普通話說出蝴蝶、蜜蜂等詞語。

要女兒學四種語言算不算「怪獸」?Cherie認為,自己並非怪獸家長,只覺得既然家庭有這個語言背景,何不讓她學呢?Cherie提及,有一名來自大連的朋友嫁到德國後,任職醫生,兩名子女已分別10歲和6歲,由於朋友沒有趁早讓他們學習中文,兩人至今只懂得中文單字,朋友都感到後悔。

幼稚園老師也鼓勵我們,不要放棄學好中文的條件,老公亦支持,希望女兒將來懂得讀寫中文。

【延伸閱讀】挪威港媽Karie:孩子在北歐長大真幸福 

撰文 : 林愛娜 TOPick記者